欢迎来到太平洋化工资源网 登录 | 注册 | 帮助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聚焦2016石油和化学工业领袖峰会
聚焦2016石油和化学工业领袖峰会

明年将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图为领袖峰会现场。(本报记者 张育 摄) 

中化新网讯 11月11~12日,以“转型升级、智慧共享”为主题的2016石油和化学工业领袖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社理事会第十二次年会在江西瑞昌市举行。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骨干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今后5至10年,全行业需主攻三大重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好传统产业“去产能”、加快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突破、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以此提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年要在全行业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李寿生强调 ,“十三五”将是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5年。这5年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抓得好,取得了突破性、标志性和战略性的成果,就会为今后10年的再次快速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如果抓得不好,全行业就可能陷入一个更长时期的被动局面。从跨国公司的战略来看,他们今后5至10年创新发展的重点都定位在行业技术结构层次的高端上。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不仅要实现个别产品、个别技术、个别领域的技术突破,更需要在高端技术、差异化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重大创新突破,使技术创新成为全行业调整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

李寿生透露,明年将在全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即废水治理行动计划、废气治理行动计划、废固治理行动计划、节能行动计划、安全管理提升行动计划。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行动部署,到2030年,全行业将力争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发生明显的升级变化,形成“基础原材料产业配套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球领先、生产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全新局面。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认为,目前全行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严重、重点产品产能利用率不高、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未来全行业要以“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绿色发展、创新增强”为主要目标,努力完成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安全绿色发展、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任务。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理事会理事长崔学军表示,中国化工报理事会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并逐步发展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品牌。“十三五”期间,石化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化工报理事会作为重要的行业窗口与平台,在行业发展导向,在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宣传推广,在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等诸多方面,要以行业智库建设和大数据分析为抓手,深化产业调研,提升服务企业和引导行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副市长才宏远和瑞昌市委书记郭小云在致辞时表示,这次峰会为九江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未来瑞昌市将在原有石化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向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升级发展。

本次峰会由中国化工报社、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瑞昌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化工报理事会成员单位及来自全国的骨干石化企业代表近200人出席峰会及相关论坛。中国化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刘双鑫和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王晓云分别主持了峰会。

图为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领袖峰会上与代表互动交流。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图为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领袖峰会上与代表互动交流。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侧记

不忘初心 诚立道生

张晶星

   11月11至12日,来自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骨干企业的众多高管及著名跨国公司的代表相聚在素有“长江明珠、祥瑞之城”的江西省瑞昌市,围绕“转型升级 智慧共享”这一主题,展开热烈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在实现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历史关键时期,如何正确把握方向、实现绿色发展、寻求创新突破。无论是大会主旨报告、论坛观点碰撞,还是会间代表们的自由交流,都充满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有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期待。2016石油和化工行业领袖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第十二次年会传递出强烈的行业声音:不忘初心,诚立道生。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化工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由大转强,这是业界最为关切的问题。高质量搞好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工作、推进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突破、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用三个明确的目标讲述了未来5至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李寿生在题为《迈向石油和化工强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中,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目前的产业结构层次,介绍了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调整优化的方向、任务、目标和路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报告为正处于转型期充满迷茫的化工企业厘清了思路,指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要转型升级的不仅是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型升级。今后不能仅用企业的眼光、地方的眼光去面对未来,更需要的是全国的视角、世界的视野。”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科有感而发。在“新思路 新出路——石油和化工产业如何转型”的峰会论坛上,林科和来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的岳亚伟、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方、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部大中国区业务总监兼高级咨询顾问曾安、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和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定贵,就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6位代表从政府政策、行业发展、企业诉求等多个层面互动交流、观点碰撞、分享智慧,为化工企业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思路和观点。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题为《化解过剩产能 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演讲中提出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思路和建议,杜邦公司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转型升级中企业运行风险管控的心得,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甬军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蕴含的企业商机。

南京朗坤智慧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武爱斌点出了“智造”时代带给企业的现实课题。在“石油和化工企业如何踏上‘一带一路’”主题论坛和“‘智造’时代,如何胜出”主题论坛上,来自奥克集团、中国人民大学、新疆天业、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上海化工研究院、浙江龙盛集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索普、嘉兴北化的嘉宾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实践、心得体会和研究思考的最新成果,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中国化工报理事会年会,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共谋企业发展的高端论坛 ,成为释放最新产业政策信息、传播先进发展理念的行业窗口和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与企业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瑞昌街头,迎接石油和化工行业领袖峰会的标语比比皆是,洋溢着东道主招贤纳谏的真诚。承办本次会议的瑞昌市政府,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和化工界的企业家们热情推介正在着力打造精细化工百亿产业集群的瑞昌,寻求合作和发展的良策。代表们在实地参观和考察中也努力发现和捕捉着这座正在快速崛起的“长江明珠”的化工机遇。

初冬的寒意,丝毫没有影响参会代表热议化工发展的温度,反而提供了理性思考的冷静。不忘初心,诚立道生,不仅是对本届年会的总结概括,也是全国化工人的共同心声。
 


专场论坛亮点纷呈

郁红

 
图为产业转型专场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中化新网讯 此次会议期间,举办了主题分别为产业转型、“一带一路”、智能制造的三个专场论坛。与会代表分享了见解建议和最新的经验和成果。

在“新思路 新出路:石油和化工产业如何转型”的专场论坛上,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定贵表示,他们不仅用高端的高塔硝基复合肥替代传统肥料,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公司还在2015年提出,要用几年的时间、投入3亿~5亿元建设智能工厂,并新上20组操作机器人,实现管控手段的深刻变革。

安徽铜陵化学工业集团董事长陈嘉生谈到,他们正积极对传统肥料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努力实现老产业、新气象。与此同时,公司正加快向新材料、新能源方向转型,积极发展六氟磷酸锂,向锂电池材料领域进军拓展。

浙江传化化学集团总裁助理黄京海告诉记者,传化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其中传化物流致力于物流服务平台的打造,为生产制造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而传化化工则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的跨国化工集团。

上海百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兆辉表示,他们正在实施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连续法工艺取代间歇焦炭法落后工艺,建设智慧、绿色化工体系,实现产业和产能的转型以及“大美化工”的梦想。

在“石油和化工企业如何踏上‘一带一路’”专场论坛上,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告诫企业,“走出去”必须要了解目标国的经济和产业现状及同行企业的优劣势,知己知彼以免被动,最好先开展贸易投资,投石问路,时机和条件成熟再全面深化“走出去”。

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翟金国表示,企业“走出去”先要考虑当地的政治因素,再考虑技术产能的输出。企业要考虑好拿什么样的产品去国外投资,应围绕先进技术开展下游产品的深加工。

在“‘智造’时代,如何胜出”的专场论坛上,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光强调,开展智能制造是“火车头”工程,企业决策层的认识、思路、意志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先决条件,因此也可以说是“一把手”工程。它更重要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问题在标准和要求明确后,可以通过专业的智能化公司和工程公司解决。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史学玲透露,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智能制造基础标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也将持续深度推进。作为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化工报在智能制造推进的舆论和宣传支持上负有重要责任。
 


会场之外见真章

李闻芝


  与会代表参观瑞昌港深水码头

   11月11日,江西瑞昌一扫连日来的阴雨天,出现了久违的冬日暖阳。结束了上午会议,参会的代表们驱车前往瑞昌深水码头和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参观考察。

“瑞昌市码头工业城临江而建,位于长江入赣第一镇码头镇,总规划面积78平方千米,具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岸线资源,是江西沿江开发四大板块之一。目前初步形成了盐、氟化工和新型复合肥料的产业体系。”伴随着解说员的介绍,参观车辆缓缓驶进了理文化工生产厂区,一个规划有序、布局整洁的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长江公用港口码头,代表们看到,从码头到仓储物流物流中心,货物的运输全部由3个架在空中的货运走廊以及两个地面通道连接,进出十分便捷。

瑞昌市委副书记陈琪介绍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码头是目前江西最大的公用港口码头,年通货能力达800万吨,今年上半年已正式投入运营。而且从这里到日本的运费一个标准集装箱只有90美元左右,比从宁波出发还要便宜。”

参观完瑞昌市码头工业城,带着期待的心情,代表们又驱车前往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希望一睹国内石化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风采。

进入九江石化的生产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立高耸的各式各样的塔器和储罐以及纵横交错的空中管廊,常减压、催化加氢、煤气化等大型装置在夕阳的映照下,闪耀着银灰色的光芒。在装置区穿梭,大家闻不到任何的异味,也看不到丝毫的气、液排放和泄漏的痕迹。一家江苏化企的老总感叹道,“看得出来,九江石化的生产管理还是蛮严格的!”

在水务运行部污水处理厂,夕阳的余晖洒在观察池的水面上,泛出粼粼的波光,池中锦鲤戏水,池边绿树葱茏,花草依然茂盛葱绿。如果没有远处的生产装置在提醒,很容易让人产生置身城市街心花园的错觉。

工作人员指着观察池对面的一个电子显示屏告诉大家:“这是九江石化污水处理厂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的是3个水质监测指标的实施数据,其中COD是40.3毫克/升,油含量是0.5毫克/升,氨氮含量0.4毫克/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离开了被称作是九江石化“后花园”的污水处理厂,代表们又来到九江石化工厂的核心区——生产管控中心,这里也被称作是智能工厂的“大脑”。

生产管控中心的一楼大厅上,由27块67寸DLP显示器组成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厂区内各个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在参观台上,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解到:“这个平台是一个信号的交互平台,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艺参数、质量信息、安全环保信息以及视频监控信号可全部汇集反馈到这里,同时生产指令和应急调动指令也是从这里发布出去的。”

“九江石化还为生产车间的外操人员配备了音视频4G巡检仪,可以将生产现场的数据实时地传输给管控中心。”这位工作人员边说边拿出了一个4G巡检仪,给大家做起了演示。代表们饶有兴趣地围在周围观看,并不时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参观完毕,在返程的大巴车上,大家还在相互交流着参观感受。梅兰集团党委书记张坚平告诉记者:“我们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参观了九江石化智能工厂,我们更加坚定了走智能化升级之路的信心,早转早受益啊!”


相关评论

携手共进 走好转型升级新长征路

——写在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第十二次年会之际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大事要情非常集中。中国石化联合会制定的石化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编制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发布,为全行业“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这些纲领性文件都将石化业“十三五”发展的重心放在了转型升级上,淡化量的指标、强化质的跃升,突出强调加快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新跨越。

至于实现转型升级的具体方法与路径,则基本都落在了改革与创新上。今年以来,石化行业围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化发展、“走出去”以及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战略等工作要务,调转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一些行业领域已经率先突破,呈现出行业加快复苏、企业提质增效的新气象。

在此背景下,为探索未来三年转型升级到底该怎么干?我们围绕“转型升级 智慧共享”这一主题,召开以中国化工报社理事会成员为主体的2016石油和化工行业领袖峰会,并设立三个主题论坛:石油和化工产业如何转型?石油和化工企业如何踏上“一带一路”?“智造”时代,如何胜出?邀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业界权威专家、第三方机构、中外石油和化工企业家代表等共同聚首,以期进行思想碰撞、探寻出路。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产能总体过剩、产业集中在中低端是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共性,按照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整合一批同类产能、提升一批潜力产能、发展一批新兴产能的思路,今年以来,氯碱、纯碱、电石、化肥农药、化纤等诸多产业领域采取了硬碰硬的措施,一些措施的效果已然显现,为整个石化行业的调转升级带来了一抹抹亮色,增强了业界攻坚克难的信心。在本次领袖峰会上,我们设立了“新思路 新出路:石油和化工产业如何转型”高峰论坛,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探讨。

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延续了多年,行业深受其苦。2012~2014年,国内烧碱和聚氯乙烯的行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70%,价格跌至2004年以来最低,全行业陷入无利甚至亏损的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氯碱行业确定了自己“十三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淘汰落后产能,挤出市场空间;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以技术进步促产业升级;推进石化、煤化工与氯碱化工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促进行业绿色发展;加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等。在全行业的努力下,目前中国氯碱企业主要生产200余种氯产品,除占比最大的PVC外,还形成了氯化聚合物、光气系列、氯代芳烃系列及精细化学品等十余个大系列,产品链向氯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延伸。PVC正从通用型向乙烯-乙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超高(低)聚合度PVC树脂、氯醋多元共聚物涂料用树脂等全系列发展。

同时,行业坚持淘汰产能并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国内氯碱生产大省山东为例,前几年,面对结构性矛盾以及产品供应过剩、企业盈利空间丧失殆尽等难题,山东氯碱行业率先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谋求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山东提高了新增氯碱产能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产能的扩张;一方面淘汰老旧装置,两年间先后淘汰或者停产隔膜烧碱产能上百万吨;另一方面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这些努力带来了产业调转升级的可喜变化。由于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今年以来,国内PVC价格连续上涨,较年初低点已涨逾五成,很多企业的好日子再次来临,成为今年化工市场的一大亮点。而山东省氯碱业由于起步早、行动实,在全国氯碱行业率先走出困境,从2014年就开始出现好转,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时由于加快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特种PVC产品横空出世填补市场空白,低汞无汞触媒的加快研发应用让氯碱行业的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离梦想成真越来越近。

纯碱和电石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样早行动、早受益。“十二五”期间,纯碱行业就开始持续推进去产能,目前已基本形成数雄并立的产业格局,产业集中度极大提升,落后产能基本出清。得益于产能的大量退出,国内纯碱行业从2014年开始盈利水平就出现持续提升。今年以来,纯碱行业更是明显复苏,龙头企业毛利率甚至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在整个石化行业也堪称年度新秀。进入今年三季度,受益于下游玻璃等行业需求改善和价格上涨,国内纯碱价格开始明显上涨,由于后期新增产能非常有限,未来纯碱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强势,纯碱行业通过转型升级已经提前迎来了“春天”。

化肥和农药行业从整体来看今年行情都乏善可陈,化肥行业更是陷入巨亏的险境。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态是,行业内部的剧烈分化和转型嬗变正在发生,且有不断加速的态势。以金正大为代表的一批新型肥料企业正在加速崛起,他们携自主核心技术和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本土化渠道与服务,不仅在中国市场后来居上,并正在强势进军国际市场,引领了中国化肥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在农业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倒逼指引下,越来越多拥有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绿色环保型农药制剂产品获得农业部登记备案,正式推向国内外市场,一些新品种以其显著的综合优势在短期内就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凸显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

纵观今年的化工市场,无论是价格上涨明显的聚丙烯、顺丁橡胶、丁腈橡胶、丙烯腈以及氯碱、纯碱、电石等,还是利润增速较高的涂(颜)料、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行业,其背后的原因或多或少都要归于持续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升级努力。作为中国石化业的主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这已经并将继续被市场所验证。

石化智能制造风头正劲

石化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有许多,智能制造是方兴未艾、最富活力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推进,“十三五”开局之年,石化智能制造的探索成为各行业、各企业、各园区不约而同的发展主题主线。截至目前,炼化、轮胎等行业的智能工厂建设已经率先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我国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两化深度融合的标杆;智慧园区建设也从理念走向实际行动,越来越多的主力石化园区加入到打造智慧园区的行列中。在这次领袖峰会的智能制造分论坛上,我们将与业界共同探讨产业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

“十二五”以来,中石化九江石化公司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工信部确定的“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九江石化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智能工厂的建设。目前,该公司智能工厂的框架与雏形已初步建成。在智能工厂各类信息系统支撑下,九江石化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连续5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环保管理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加工吨原油边际效益在沿江5家炼化企业排名逐年上升,2014年位列沿江企业首位。与此同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生产装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员工总数减少12%,班组数量减少13%,外操室数量减少35%。

今年以来,国内智能制造方面的考察学习团络绎不绝地来到九江石化,这已成为一种产业热点现象,引起各方关注。在本次理事会年会上,我们也安排了去九江石化参观的日程。

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大型园区以及东部省份园区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作为我国首批打造的石化产业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在“十三五”新的历史时期引入了新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加快智慧园区的建设。为此,园区专门制定了《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和《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智慧园区的建设将赋予上海化学工业区一体化新的智慧内涵,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效,推进区域转型升级,继续引领全国石油化工园区发展。按照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度目标,到2030年,上海化学工业区将建设成为一个深度感知、全面互联、智能高效、持续卓越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园区。

今年山东省组织实施了第二批智慧园区试点工作,确定了38个智慧园区为第二批试点,5家化工类园区入选。其中,鲁西集团通过退城进园,高端定位、高点布局,在业内率先打造智慧化工园区,建成了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成为全省化工园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该园区在应急防控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实时数据库和视频采集系统,对园区的安全、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进行在线监测。整个系统由安全环境应急预警指挥、生产调度指挥、能源管理等子系统组成。应急防控中心在省环保厅和环保部的联合指导下自主开发建设,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安全环境应急防控试点单位。目前园区实时数据库达11万点传感数据,视频监控入网2100路;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97%,工厂自控投用率达92%;重点危险化工工艺控制配套SIS系统,率先采用国产化装备;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ERP 、SRM、CRM、MES、电商等系统应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了应急与运行指挥中心,运营保障实现安全、环保、能源等一体化管控;拥有50余人的智慧园区系统开发团队,三维数字化园区主体建模已经完成。园区还将信息化建设用于物流管理系统,汇集物流企业和车辆基本资料的同时,实时监测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具体位置,还通过系统发布相关道路信息、通知通报、货源、车源信息,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

工信部原材料司负责人指出,目前是全面推进石化智能工厂建设、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的最佳时机,石化企业和化工园区要充分认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安全环保水平。

“一带一路”担纲“走出去”

如果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科技创新、探索智能制造发展等还只是内部的调整,中国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一开始也不缺乏放眼世界的心胸。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石化业“走出去”就有了全新的内涵、获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俨然已成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走出去”的靶心,大戏好戏正在一出接一出地上演。在本次领袖峰会上,我们将专门设立“一带一路”论坛,对石油和化工企业如何踏上“一带一路”进行讨论。

自2015年以来,中国石化行业“走出去”一改以往国企、央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态势,中小化企在“走出去”上异军突起,大有“主持半壁江山”的势头。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标的,也从过去的大宗资源等硬资产,逐步转向高端技术、品牌、权益等软资产。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人民币贬值可谓双轮驱动,中国石化业不过是审时度势做出了理性的选择而已。

当前,国内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精尖科技的支撑,中国过剩的石化产能也亟需找到与海外市场需求更有效对接的途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这种理想和愿望终于找到了现实的宣泄口,久蓄的能量喷薄而出。而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贬,更加速了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进程。

对石化行业而言,国内企业“走出去”无疑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这个阶段既有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和倍耐力这样的巨头联姻,更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的接续发力,如万华化学打造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公司、地炼企业山东恒源石化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公司等,中国石化业“走出去”的舞台更加异彩纷呈。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之前“走出去”买资源的阶段,美洲、大洋洲是主要目的地;而在当前新阶段,中国石化海外并购的经典案例无一例外都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不仅仅是国家战略的导向作用,也是地缘、政府审查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石化业耕耘“一带一路”市场其实已有多年,中国化工并购安迪苏的成功案例,让业界完全有信心克服新时期“走出去”的各种艰难险阻。可以预见,中国石化业“走出去”建厂办企,或者购买优质资源与好的企业,未来将继续在东南亚、中亚和南亚、俄罗斯、欧洲等广袤的土地上大放异彩,前景值得期待。

当然,国际产能合作的互动性和双向性,决定了在“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中,不光有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的精彩演绎,也一定会有世界石化同行拓展中国市场的生动篇章。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当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富活力、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石化市场之一,也是全球石化巨头全球布局不可或缺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决胜之役,当然是我们自己的事,但从某种意义来说何尝不是集聚全球产业正能量共同闯关的事呢。中国中高端的石化技术、产品、人才市场,将永远向外资开放,而且大门在不断打开。随着中国石化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带动,外资布局中国石化市场,机会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价值。

“十三五”开局之年即将划上句号,一年来,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砥砺前奋进、锐意进取,在转型升级上进行了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已经坚定地迈出了由大到强跨越新长征的第一步。莫道关山险、只要肯登攀。中国石化业从小到大的征途,极不平坦,我们足足跋涉了数十载;中国石化业从大到强的新远征,可能更加艰险,但我们“长征”的精气神仍在,让我们携手共进,登临胜利的又一高峰。

在10月21日中央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永远在路上。”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而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近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化大国,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跨入“十三五”,石化行业又开启了从世界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征程,这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新长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征途上奋勇前进、开创更辉煌的事业和更光明的前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进发。

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化工报社与各理事会成员单位携手并肩、风雨同行,通过理事会这一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实现了互惠共赢。在新形势下,中国化工报社将继续与业界携手共进,走好转型升级的新长征路。


分享按钮